close

葡萄牙語口譯職缺翻譯社

博客來網頁: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7236

  




  





        筆者於2013年曾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幾位博士生共同編寫英譯中的大專教科書《英中筆譯1:根本翻譯理論與技巧》和《英中筆譯2:各類文體翻譯實務》,一根本一進階,兩本皆遭到國內師生接待,出書以來已多次再刷,且有多所大學翻譯課採用作為講授用書翻譯但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互動交流,英譯中已有兩本教科書可供講授使用,而另一說話標的目的的中譯英書本仍是闕如,不免遺憾翻譯曩昔這段時代許多教員不斷問我,什麽時候可再編寫一本中譯英教科書以因應教授教養所需,特別是英文系所開設的翻譯課更強調練習學生以英文書寫,學習中譯英的主要性愈甚於英譯中。

  其實傳統翻譯闡述大多主張譯者應以譯入母語為原則 (mother tongue principle),雖然身為譯者理應精曉兩種說話,但事實上譯者所具兩種說話的水平很少是一致或對稱的 (symmetrical)。各國翻譯專業練習大多以譯入母語為優先,很多學者也認為一般譯者的母語能力優於外語能力,從外語譯入母語的譯文每每較為流利自然,高於母語譯出外語的品質 (Pokorn翻譯社 2005),因此翻譯講授多以譯入母語技術為練習專業譯者的重心,行有餘力再兼及譯出外語的技能。例如在歐盟、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或會議上,譯者大多從事譯入母語的專業工作。

  但這類環境在臺灣卻有所分歧,中譯英工作幻想上雖是以英語母語譯者為優先,但實務上有能力從事中譯英的英語母語人士卻遠遠不足,而且他們對於臺灣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現象也紛歧定有深切的理解,必將需要中文母語譯者來填補大量的市場需求翻譯加上中譯英的譯費較高,中譯英妙技較受正視,也吸引眾多譯者投入。是以國內各大學英文系和翻譯研究所也就責無旁貸,必需加強學生中譯英技術的教誨進修。

  中譯英課程要求學生英文寫作能力要到達必然水準,難度遠比英譯中課程高上很多,對師生而言都是種挑戰。過去的講授實證研究成績指出,假如學生英文能力較低,中譯英所犯的錯誤大多屬於英文拼寫、用字和文法等微觀層面;而英文能力較高的學生,常犯的錯誤則是辭意不敷天然和語篇無法連貫等宏觀層面,可見學生英文程度影響中譯英講授成效甚鉅翻譯另外,國內很多教師因缺乏中譯英實務經驗和翻譯教學練習,常把中譯英教得像是在教英文寫作,將進修的核心放在英文的用字遣詞和文法正確性上,而疏忽了中譯英的觀念與技能,包羅若何譯出原文的文體氣勢派頭和篇章特點等,這長短常可惜的事。

  不外今朝由國人編製的中譯英教科書極為希少,大部份教師都是自行尋找報章雜誌書本的文本,發給學生憑直覺和語感操練英譯,譯完後交由教師依英文文法批改,再於講堂上討論;這類教學體例雖可以讓學生練習訓練翻譯,但譯例來源渙散凌亂,更缺少系統性的翻譯闡述和教學法式翻譯另有部門教師利用由香港或中國大陸學者編寫的中譯英教科書,固然可依循書中章節架構循序漸進教授教養,但內容和譯例與臺灣的文字利用習慣與社會糊口經驗有差距,不易引發學生共識或愛好。

  而且筆者搜集國內市道上的中譯英教科書,發現這些書的編法大致上都是先講述抽象的翻譯原則,再供給一些譯例。而譯例大都引自中英對照的報章雜誌或書籍(不一定會註明出處),但卻很少就這些譯例的翻譯技能和說話利用加以說明,這種編寫體例對同窗的輔助有限翻譯事實上,目前在市面上或網路上要找到中英對比的文本極度輕易,同窗可以自行研讀學習。是以本書的首要功能其實不在於供給中英對譯的例句,而是就這些譯例的內容闡明其翻譯的方式策略和英文的遣辭造句,論述中譯英進程的多元性和可能性,進而啟發同窗的翻譯意識和策略運用。

  有鑑於中譯英妙技的重要與教科書質量不足的逆境,筆者深覺有責任為國內翻譯教育盡份心力翻譯只是撰寫中譯英教科書比起英譯中教科書加倍不容易,英文譯文中某些細微語意和氣勢派頭是我們非英語母語者難以精準表達的,照樣需要英語母語者的修飾校正,才可確保譯文品質能登大雅之堂翻譯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籌畫,筆者召集的寫作夥伴除了之前合作興奮的作者群以外,此次還有兩位英語母語的博士生兼資深譯者到場,聲威更為頑強,終於在2016年啟動中譯英教科書的寫作計畫。

  這本《中英筆譯》的完成有如跑了一場馬拉松,不但期程長達兩年,過程更是一波三折。簡單來說,作者群個個身兼多職,從大學教師、博士生、口筆譯者、研究員、乃至於新手媽媽等,各類成分所肩負的重責大任糾纏一路。加上本書的寫作難度高,我們的自我期許更高,歷經數次修訂校訂才脫稿。編寫的進程固然辛苦,但我們多位作者透過彼此分歧特長和概念彼此進修,為本書激盪出更多更好的設法。而初稿內容也曾在某些大學的翻譯講堂傳授,取得學生相當好評。再加上本書責編的精心編排調劑,使文字更為清晰易讀,而今全書總算呈獻在讀者眼前。

  本書與之前《英中筆譯》屬統一系列的大專教科書,在編排架構上也力圖與前書一致,分為「課前暖身」、「言歸正傳」、「學乃至用」、「翻譯小助教」、「翻譯鬧笑話」等多個單位翻譯並且本書定位為中譯英大專教科書,預設讀者已具有相當水平的英文文法和寫作能力,是以內容側重中英說話和文本的比較分析、詞句和篇章的翻譯方式、和各類文類翻譯的說明註解和運用。固然本書闡述英文文法和寫作的篇幅相對較少,但相信對於同學的中譯英和英文寫作能力都有助益翻譯本書經由作者群的精心編寫,造就出以下諸多特色:

  (1) 強調中英語言構造的對照剖析,透過對中英文差別的認識,便於讀者更有用率執行英譯,並能論述英譯的方法和進程。

  (2) 採取多種翻譯方式作為評析譯文的根蒂根基,使讀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只憑著小我直覺好惡來英譯。

  (3) 利用大量中英譯例,說話單元從辭彙、單句、多句、段落到分歧文類的篇章等,成立由簡入繁、按部就班的系統性進修歷程翻譯

  (4) 精心遴選出書譯文作為譯例,包羅很多翻譯名家的作品翻譯這些譯文都已經由過程出書社編纂和核定者的檢視,具有必然的品質。再經過本書作者詳實闡發講解,有時亦提出修訂原譯文的建議等,可擴大讀者從事英譯的視角。

  (5) 供給各式文類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篇章與評析,包羅有趣的影視字幕、常見的新聞報道、適用的餐旅介紹、優雅的文學散文等種類文本的翻譯。這些題材與同窗生活經驗切近,容易啟發其進修動機。

  上述這些特點在翻譯教科書中較為少見,是本書作者群在多年翻譯實務與教授教養經驗中提煉結晶的功效,等候能與國內師生分享,提拔中譯英教授教養的品質。但不可諱言,如果與英譯中技能的易學難精相較,中譯英技能只有難學更難精(對教師而言還可加上難教),是個終身學習的永續進程翻譯是以本書也僅是個出發點,即便內容恐有疏漏不周的地方,仍進展能成為初學者起跑的助力。未來的學習雖還有迢迢長程,此書中的觀念和方法也願能率領讀者少走彎曲勉強岔路支路,飽覽沿途明媚風光,在譯道上勇往直前精進。是為序。

廖柏森





文章出自: http://blog.udn.com/article/article_print.jsp?uid=trjason&f_ART_ID=111953353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nts78471w 的頭像
    grants78471w

    burtonannrios

    grants78471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